播放记录

《一个都不能少》: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小康实践及其空间隐喻

时间:2020-04-03 15:16:18阅读:84011
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取材于西部的扶贫工作实践。一个叫焉支村的贫困村与一个叫丹霞村的富裕村合并后,在一群基层共产党人的带领下,开启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扶贫攻坚战,建
《一个都不能少》: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小康实践及其空间隐喻

《一个都不能少》: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小康实践及其空间隐喻

3/16

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取材于西部的扶贫工作实践。一个叫焉支村的贫困村与一个叫丹霞村的富裕村合并后,在一群基层共产党人的带领下,开启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扶贫攻坚战,建设起一个生活富足、邻里和睦、如画如诗的美丽乡村。

该剧表现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,本色地展现出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人性纠葛及人生面貌,着力塑造了一组日夜操劳、兢兢业业、呕心沥血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基层共产党人群像,他们是小康理想与乡村大同的实践者与领导者。

小康理想:“最后一公里”

脱贫的原动力

源自儒家经典《礼记》里“小康”一词,反映了几千年来我国古代人民对于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共产党人将这个理想付之实践,正在将其变成现实。

2020年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决战脱贫攻坚之年,电视剧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将故事置放在这样的叙事背景之下,表现共产党人如何带领老百姓在脱贫攻坚“最后一公里“的路上解围脱困,从而取得全面奔小康的胜利。

剧中贫困的人想脱贫、脱贫的人想更上一层楼过上富足的日子,大家都充满着对脱贫致富的渴望,这也是他们改变人生的原动力。以支部书记赵百川为代表的村委会干部们,通过对村民们意愿的启发、引导、汇聚、开掘等,最终转化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巨大动力。

乡村大同:致富的路上

一个都不能落下

剧中的焉支村多年未能脱贫,在上级领导县委蒋书记的要求下,将贫困的焉支村合并到富裕的丹霞村,通过共同富裕的道路攻克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关。

这是两个本是世仇的村子,丹霞村修路挖了焉支村的祖坟。电视剧一开场就是两村的人因为矛盾而闹得不可开交。然而,为了打赢焉支村的脱贫攻紧战,以赵百川为代表的丹霞村共产党人毅然克服前嫌,说服群众,整体接纳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焉支村民众,并且一视同仁地给予脱贫攻坚路上的帮扶。

两村后并后,原焉支村一些村民把不爱卫生、不讲文明的一些习气带进了丹霞村,并且在分配扶贫牛、承包大棚、承租商铺等方面,焉支村的一些村民都让老丹霞村民看不习惯,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。

新合并之后的丹霞村委员干部们,倾尽全力、苦口婆心地化解了其中的冲突,弥合了新旧村民之间的矛盾,最后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
人物群像:人性博弈与

领头羊形象

事实上,脱贫致富的关键还是人。该剧通过表现两村合并之后的新丹霞村进行脱贫致富“最后一公里“的攻坚战,塑造了相伴相生的两组人物群像,一是以姜大嗓、三不沾、贾吉祥等为典型的贫困户人物群像,二是以村支书赵百川为代表的村委会人物群像。

在前者的人物群像中,有身体致残而不能做重活,有家底太薄等客观原因导致家庭的贫穷;还有因为性情懒惰、不思进取、有便宜就占、偷奸耍滑等主观原因造成不能脱贫的……这组人物群像表现出人性的复杂,也揭示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。

该剧使用大量篇幅来表现赵百川等村委会干部与姜大嗓、三不沾、贾吉祥等贫困人群进行人性的博弈,通过启发、帮助、引导贫困群众,从而使他们不再等靠要、靠自食其力与奋发图强而最终脱贫致富。

该剧主人公赵百川,是新旧丹霞村的村支书。他是西路军的后人,本身也是军人出身,做事果决,信念坚定,重情重义。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引路人,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领头羊。

他带领其他村干部如夏宝生、刘东桥、付鹏、丁香等,一心扑在扶贫致富的工作上,与贫困户结对子,替他们找工作,为他们的家庭增收绞尽脑汁,更为整个丹霞村的共同致富操尽了心。

在这组人物群像中,有一个县委书记蒋书记,他给予村委会以政策支持、方法指导、资金照顾,甚至不辞辛苦地亲自给村民上课,进行思想启蒙与精神扶贫。他是丹霞村脱贫攻坚战的领导者、指挥者,是国家扶贫工作落实到地方的实践者与执行者。这是一个有理念、思想坚定、思路开阔的新时代县委书记形象。

空间意向:从三大地理场景

到共享祠堂

该剧主要情节置放在三大地理场景里,一是焉支村,二是丹霞村,三是石头城。这三大地理场景分别有各自的符号意义。

焉支村地处山区。因为自然条件的缘故,加上过度开发,使得水土流失,一场暴雨便产生了泥石流,将整个村庄吞没,幸亏村干部发现得早并通知及时,才没有发生人员伤亡。这个场景设计符合很多贫困地区的地理意象,也是导致西部地区很多人口处于贫穷境遇的空间贫困。

丹霞村的地质条件要好于焉支村,并且在带头人赵百川的领导下,早在十年前就已经脱贫,成了县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丹霞村因美丽的丹霞地貌而得名,丹霞不只是景观,也隐喻着老百姓红火的生活。

丹霞村多石,赵百川筑石头城,是为了实践三产融合的理念。在这里,通过丹霞地质公园的美景,引来游客,并发展饮食、剪纸、木偶以及秦腔、花儿、太平鼓等本土的特色文化,进一步留住游客。大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同时,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,从而促进种植业,最终完成三产融合。在这里,村里的年轻人还把直播、网红、Vlog等融入到石头城的营销与宣传之中。石头城不仅寓示这是一个扶贫的攻坚之城,也隐喻了石头城是老百姓共同富裕、齐奔小康的新时代平台。

该剧快结束时,一个两村共享的十姓人的祠堂矗立了起来,被建在风景宜人的水库旁边。这个具有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意象,隐喻着两村的精神弥合,用他们自己的话说:“从此就是真正的一家人啦!”

剧中的丹霞村被置于西部地区甘肃省境,在更大的地理学意义上隐喻着中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与典型性。

(评论员:陈立强)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
首页

电视剧

返回顶部

电影

会员中心